久久人妻免费视频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人妻互换免费中文字幕大全 ,欧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文化中國行|美術里的長江:三江源頭 畫韻悠長

2024-09-13 10:03:22 來源: 華龍網(wǎng)-重慶日報

《迎新娘》 鄂圭俊 油畫

 

《收聽北京廣播》 方之南 國畫

 

《江河源》 郭世清 國畫

 

《勝乎敗乎》 張之綱 國畫

 

青海,地處祖國西陲,雄踞世界屋脊,三江之水從這里發(fā)源,千百年的文明在這里沉淀。

一部長江文化史,半部中華文明史。青海省作為長江流域源頭,其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與民族構成造就了獨特的源頭文化。

《邁向美好生活》《雪岳造境》《藏鄉(xiāng)初醒》《西海謠》《金銀灘何止青》……今年5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青海省第十五屆美術作品展覽”在青海美術館舉行。

在這個五年一屆的省級大展上,各類畫種交相輝映,歷史與現(xiàn)實交融,自然與人文并存,生動的藝術語言展現(xiàn)著當代青海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美術館內,大廳被一道形似“峽谷”的設計切成兩塊,陽光從“峽谷”頂端的彩色玻璃照到建筑內部,地面上色彩變幻,宛如青海美術異彩紛呈的發(fā)展歷程。

歲月無聲

從巖石上的摹刻到現(xiàn)代美術的開啟

十幾幅雕刻有動物圖像的巖畫零星分布在約1000平方米的山體上,其中較少部分自然裸露,大部分則被山體上的植被所遮蓋……

近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文物普查隊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野外調查時,新發(fā)現(xiàn)一處內容豐富、畫面生動的巖畫群。

該巖畫群位于貴南縣森多鎮(zhèn)本龍村上本龍溝一處石壁之上,考察得知,距今已有3000多年。

民族風情濃郁的青海,其藝術遺存豐厚,遠在上古時代就是各游牧民族活動的舞臺。

巖畫是古代描繪或摹刻在崖壁石塊上的圖畫,被稱為古代先民記錄在石頭上的史書、古代游牧民族的記事畫。

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舍布齊溝、哈龍溝,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勒巴溝等地,都有大量巖畫存在。

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藝術史》記錄,這些巖畫內容主要反映游牧民族的生活和狩獵場景,風格粗獷豪放,畫面多是牛、羊、馬、鹿、駱駝、野豬等動物形象,造型生動,栩栩如生。

一幅幅閃耀著先民智慧的巖畫忠實再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情景和社會風貌,成為留在巖石上的“史書”。

光陰的河流靜靜流淌,青海民間藝術悄然生長,并散發(fā)著強烈的地域特色魅力。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時間來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彼時,許多留學海外的學子紛紛回國從事新藝術教育,傳播西洋美術。中國美術的新氣象似一股清新的風吹拂著遙遠的西部。

青海昆岡掇英畫廊創(chuàng)始人韓光輝向記者介紹,20世紀40年代,青海最早一批現(xiàn)代型美術人才誕生了,青海畫壇涌現(xiàn)出以方之南、郭世清、周宜尊、李萬霖、張之綱等為代表的追求新美術思潮的青年畫家。

這批畫家勇敢地尋求突破,走出故鄉(xiāng)學習,得到了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名家指點。

其中,1915年出生于青海樂都的郭世清先后師從張書旂、徐悲鴻、吳作人等名家。1943年,在重慶求學的他曾與徐悲鴻合作《貓蝶圖》。畫作中,徐悲鴻寥寥幾筆,把貓的骨骼、肌肉、動態(tài)描繪精準,富有情趣。郭世清工筆畫補景的彩蝶和茶花,也很精妙。

青海西寧人方之南在外求學期間,亦深得齊白石的贊賞。齊白石很欣賞他畫的一幅雞,并欣然為之補竹,合作而成《竹雞圖》。

自幼生活在青海西寧的張之綱于1936年考入杭州藝專,受教于潘天壽、林風眠等藝術大師。他在1941年創(chuàng)作的《勝乎敗乎》參加了彼時的第三屆全國美展,畫作中,寫意的老虎與工筆的飛禽孔雀,在激烈的打斗中兩敗俱傷,以此表達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憤懣。

這一時期,青海的藝術家們上下求索、學習積累,為此后青海美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方之南、郭世清成為青海現(xiàn)代美術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高歌猛進

成就中國繪畫史上的西部佳話

20世紀60年代,青海現(xiàn)代美術迎來了高歌猛進的時期。

傳統(tǒng)中國畫在解決如何藝術地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方面跨出了一大步,油畫在探索民族化表現(xiàn)技法上作出了有益嘗試,雕塑版畫及連環(huán)畫等有了長足進步。

根據(jù)《青海藝術史》,這一時期,方之南的國畫《收聽北京廣播》《昆侖山下》,郭世清的國畫《塞上行》《豐收季節(jié)》、油畫《控訴》,崔振國的國畫《翻身姐妹》,馬西光的國畫《新姐妹》《春耕》,朱乃正的油畫《金色的季節(jié)》《春華秋實》,林一鶴的油畫《臨行》,黃紹京的油畫《青海草原》,以及梁守義的套色木刻《欣欣向榮的草原》等一大批優(yōu)秀作品脫穎而出。

其中,朱乃正的《金色的季節(jié)》中,如雕塑一樣矗立于畫面中間的兩個藏族婦女正隨風揚青稞,軀體健碩而洋溢著生命的活力,令人難忘。這是朱乃正在現(xiàn)代油畫史上的成名作,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典型的“油畫民族化”的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7月,郭世清、方之南、朱乃正三位青海現(xiàn)代美術的開拓者赴京,為人民大會堂青海廳創(chuàng)作陳列作品。

三位藝術家每天翻閱資料,挑燈研究,設計草圖。數(shù)月后,青海廳主廳的幾面墻壁懸掛上了反映青海風光的巨幅生態(tài)畫作:郭世清的青綠山水水墨畫《江河源》,朱乃正的水粉畫《柴達木》,方之南的山水國畫《巍巍祁連》。

三位藝術家如同三江源雪山草原的三條泉溪,奮力奔流,激情洋溢,成就了中國繪畫史上的西部佳話。

《江河源》中,藝術家以酣暢淋漓的筆墨、雄強遒勁的筆力,將青海高原江河源頭的神韻傾注于畫中,將觀者帶進奇妙、壯美、雄渾博大的三江源頭,領略祖國山河的雄偉。

藝術家們不吝筆墨,深情贊頌著這塊粗獷、豪放又充滿雄風的土地,贊美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進入20世紀80年代,青海美術進一步拓寬視野,藝術個性進一步張揚。1982年,藝術家鄂圭俊的油畫作品《迎新娘》獲“全國少數(shù)民族作品展”一等獎。鄂圭俊曾在大草原上遇見一群娶親的牧民騎在馬上唱著拉伊,簇擁著一位新娘迎面而來。后來,他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這幅傾注了他對牧區(qū)生活感情的處女作。他的另一件代表作《春的腳步》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作品以青海土族“六月六”花兒會為創(chuàng)作題材,表現(xiàn)了土族青年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

大美青海,成為藝術家們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源泉,讓青海藝術家們?yōu)橹畠A心。

西行漫記

眾多名家不遠千里匯集青海創(chuàng)作寫生

白云翻滾,牛羊成群,青海有西北的雄渾粗獷。

油菜花的金黃、祁連山的蒼翠,青海是大自然打翻的調色盤。

獨特的景觀,異彩紛呈的人文風情,青海令無數(shù)文人畫家神往。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我國許多繪畫名家不遠千里“西進”,到青海采風、寫生、創(chuàng)作。

1941年,張大千取道蘭州來到青海,專程去塔爾寺參觀學習臨摹壁畫。在此期間,他畫了不少山水、花鳥和人物畫,《仕女圖》便是其中之一。畫中仕女風姿多彩,雍容華貴。這幅作品,成為青海美術史籍中珍貴的遺產(chǎn)。

吳作人在青海創(chuàng)作的寫意畫《牦奔》,選材被譽為“高原之舟”的牦牛,畫面氣韻雄渾,造型雄秀,含蓄中見雄放,俊逸中顯風骨。

黃胄曾在20世紀50年代多次深入青藏高原,其國畫作品《柴達木的風雪》以精準的繪畫語言,把拓荒者的形象藝術地塑造出來。作品對場景細節(jié)刻畫精細,情景交融,曾獲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優(yōu)秀美術作品獎。

關山月于1978年秋天,從嶺南來到青藏高原。當他站在龍羊峽大壩工地,施工機器的轟鳴聲以及建設者的雄姿令他激動不已,遂創(chuàng)作了畫作《龍羊峽》。畫面上煙峽霧石、激流飛瀑,是當時龍羊峽電站建設初期的真實寫照。

時至今日,藝術家們仍被青海的獨特魅力所吸引,源源不斷地奔赴這片神秘而美麗的熱土。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家陳航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從1991年開始,30多年間,陳航持續(xù)前往青藏高原,從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從川西高地到青甘草原,從天山南北到三危山下,無不留下了他的足跡,西部的天地成為他凝視的對象和表現(xiàn)的內容,留下了大量西行漫記的佳作,成就了壯闊的藝術人生。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書畫家程大利認為,中國西部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所展示出的個性和意義,能夠觸動藝術家最敏感的神經(jīng),能啟迪藝術家對生命的感悟和對宇宙的叩問,從而迸發(fā)出巨大的創(chuàng)作激情。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用筆墨、用造型、用油彩為之吟唱,為之抒懷。三江源頭,大美青海,正更加生動、明媚,藝術化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蘭世秋

責任編輯:譚周

<tfoot id="eeeee"><dd id="eeeee"></dd></tfoot>
  • <nav id="eeeee"><sup id="eeeee"></sup></nav>
    <sup id="eeeee"></sup>
      <sup id="eeeee"><code id="eeeee"></code></sup>
    • <tr id="eeeee"></tr>
    • <nav id="eeeee"><sup id="eeeee"></sup></nav>